國中升高中,是學習階段中重要且充滿挑戰的轉折點。許多同學不免會擔心:我能跟上嗎?要怎麼適應比國中更繁重的課業?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準備得不夠充分。其實,這種焦慮是很正常的。高中不僅僅是課本換新,更是學習態度、時間管理與自我要求的大躍進。在這個階段,與其一味擔心,不如主動認識高中課程的特色,提前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讓自己在轉換跑道時更有方向感。只要懂得及早規劃、勇於調整心態,高一新生活也可以過得充實又有自信。
國中升高中需要理解的第一件事:對自己負責
上了高中之後,老師不會像國中那樣一直接著你查進度、盯作業,段考前也沒有大卷小卷複習。突然變「自由」了。這其實是高中生活的「必經課題」:學習怎麼為自己負責。
高中老師不是不關心,而是希望你能練習自己安排時間、檢查目標,有困難時主動尋求協助。可以把高中三年當作進入大人世界前的練習場,學會怎麼規劃、怎麼自律。雖然過程很容易迷失,但也正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法。
不要害怕老師沒在盯你,反而應該問自己:「我為什麼而努力?我要走出什麼樣的路?」把人生主導權拿回來,就會發現,高中三年除了讀書升學,還贏得自律。
免費開通高中先修銜接課程,可以提早知道高中課程的樣貌,讓你少點慌張,多點準備。
高一新生必懂的四大學習關鍵
開學後,還在適應高中生活的步調時,就要面臨第一次段考。除了在暑假時先上高中先修銜接課程,提前預習以外,調整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有四個學習心法提供參考:
上課聽懂比抄筆記重要
當老師上課講得很快,手上筆記也猛抄,結果下課再翻開,卻發現看不懂?原因在於課堂重點並不是「抄下來」就好,而是「聽懂了」。與其把上課內容全部抄下來,不如專心聽講,簡單記下重點摘要,課後再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整理一次。這樣不僅記得更久,回頭複習時也會輕鬆很多。
高中課程的難度比國中多得多,內容的深度和複雜度都提升不少。國中的時候,靠著課堂筆記、事後慢慢補還能應付;但到了高中,單靠抄筆記很難跟上進度。因此,高中學習最關鍵的是:把握每一堂課的現場吸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勇敢發問,理解才是王道。
讀書計畫要「寫出來」
經過大腦規劃、透過紙筆寫出來,會讓你對「進度」有明確的掌握度。不管你用的是便利貼、紙本日曆還是手機行事曆,你只要有寫下來、有每天查看,那就能減輕心裡那種「堆著好多要讀」的焦慮感。計畫可以有些變化,但你寫下來的過程,可以讓你對讀書節奏有掌控感。
必修課以外,學習歷程的累積也很重要
你可能會想:「體育課不就打打球?美術課不就畫畫?」但上了高中,不只是學業成績重要,學習歷程檔案也是申請大學的必備資料。每堂課你投入的心力,都可能成為升學的關鍵線索。美術和體育這些看似「輕鬆」的課,有時反而是你展現多元能力的最好機會。這些課程中的作品、心得、甚至主動參與的經驗,都可以成為很有價值的內容。
每一份報告、小考、出席率都很重要
很多人以為學測成績才是申請大學時最關鍵的一環,但其實從高一到高三上,每一次段考、小考、期中和期末考都會累積成為你的「在校學業總平均」,這不僅決定班排與校排,也會被記錄在「學習歷程」檔案中。
如果你打算走繁星推薦這條路,平時成績就更重要了。繁星推薦採計高一到高三上共五學期的在校成績,並以校內成績百分比作為首要篩選條件,只有符合各校要求(例如校排前20%、30%、40%、50%等)的人才會被推進校內推薦清單。接著,學測成績會與在校成績一起進行比序,用以決定誰先被錄取。但那只是第二階段的排序,前提是已經進入校內推薦名單。而在高三上你就要面臨學測,因此逐步累積、調整學習節奏與讀書計畫,絕對不是等到高三才開始衝刺,而是在穩定中找到進步的空間。
免費開通高中先修銜接課程,可以提早知道高中課程的樣貌,讓你少點慌張,多點準備。
掌握升學主動權:高中新生必懂的大學入學途徑
高一新生為什麼要了解大學入學的相關資訊?其實,從一踏進高中開始,所做的每一個選擇和努力,都會成為未來升學的重要基礎。不論是平時成績、學習歷程,還是課外參與,這些累積都會直接影響能否進入理想的大學與科系。提前認識各種入學管道和評分方式,才能在三年內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
特殊選才(免考試直入)
- 特色:唯一 不需參加學測或分科測驗 的入學方式,各校自行辦理,重點在「備審資料 + 面試(有時含筆試)」。
- 對象:專長突出、具備特別才能或特殊經歷的學生,部分也開放弱勢族群或原住民申請。名額有限,適合有自信在非學測領域表現優異者。
繁星推薦(在校成績 + 學測成績)
- 特色:比重重視高中前五學期的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不須面試。校內排名需達一定門檻(如前20%、30%)。
- 優點:報名與分發相對直接,成功率與校內表現高度相關。提供「近距就近升學」機會,校數多、名額多。
申請入學(學測成績 + 學習歷程)
- 特色:兼顧學測分數與 備審資料 / 學習歷程檔案(含作品、活動經歷等),部分校系還會安排面試或術科測驗。
- 適合對象:若你在課外活動、社團、競賽、專長等多元領域表現突出,這條路絕對適合你。
分科測驗(含學測 + 指定科目考試)
- 特色:也稱為「考試分發」,採用學測+分科測驗成績計分,各科依校系需求可自由選考3至5科。分科測驗科目包括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與公民社會(114學年度起增數乙,共8科)
- 特點:傳統分數主導型管道,競爭激烈、篩選性高,適合重視考試表現、擅長應試的學生。
四種入學管道比較
管道類型 | 是否需學測 | 是否需面試/備審 | 適合對象 |
---|---|---|---|
特殊選才 | ❌ | 審資料 + 面試(有時筆試) | 專長突出者 |
繁星推薦 | ✅ | ❌ | 校內成績優良者 |
申請入學 | ✅ | 依校系規定(常見面試) | 多元發展者 |
分科測驗 | ✅+分科測驗 | ❌(術科另計) | 傳統應試型選手 |
免費開通高中先修銜接課程,可以提早知道高中課程的樣貌,讓你少點慌張,多點準備。
結論
很多人會覺得,考上高中之後終於可以喘口氣,放鬆一下。但其實,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高中不是休息的終點,而是邁向人生下一階段的起跑點。
現在,更應該開始思考:
- 我怎麼學,才能最有效率?
- 什麼樣的經歷能讓自己成長最多?
- 遇到困難時,有沒有辦法主動解決?
這些問題不需要馬上有答案,但從今天起,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嘗試,其實都是為未來鋪路的練習。高中這三年,會是你累積能力、突破自我的新起點。
免費開通高中先修銜接課程,可以提早知道高中課程的樣貌,讓你少點慌張,多點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