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小閱讀養成課程的開發原因,在於一個很簡單的提問:國小閱讀素養該如何培養?在國小階段,閱讀不僅是學習的基礎,更是思考與表達的核心能力。然而,許多孩子卻在閱讀過程中面臨挑戰:專注力不足、缺乏理解、對文字提不起興趣。因此,我們開始深入探討國小生的閱讀困境,並嘗試透過系統性的產品開發與設計過程,來找出能有效提升理解力的策略。從發現問題到設計解方,分享我們在閱讀教育上的實踐與心得。效與親子互動,旨在提升孩子的閱讀技能,培養持續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閱讀困境
許多孩子理解力和記憶力都很好,但一旦進入閱讀卻卡關:只挑自己愛看的書,缺乏廣度、評量答題時憑感覺亂猜,看不到實質進步。很多時候家長想幫忙,卻常不知從何下手,往往陷入無力的焦慮感。這些困境,正是閱讀素養培養需要被正視的核心問題。因此,翰林雲端先觀察孩子閱讀卡住的點,由此深入剖析孩子真正的閱讀瓶頸,作為開發閱讀素養產品的起點。

卡點一:沒動力、只看愛看的書
- 選書超挑食:只選自己有興趣的類型跟主題,比如說漫畫、科學主題,缺乏文字類、生活類、多元主題的閱讀經驗
- 缺乏策略:由家長來選書,如果選到孩子沒興趣的書,可能會「看一點就放棄」,反而造成家長的困擾
卡點二:讀不出進步,只憑感覺盲猜
- 讀完像沒讀:孩子讀完了一篇文章,但孩子跟家長都無法掌握「懂了什麼?」「學到什麼?」
- 進步只能憑感覺猜:沒有做定期詞彙量、段落理解測驗等,進步只能靠主觀判斷
卡點三:家長不會教
- 看不懂題在問什麼:遇到閱讀理解或長題目,家長根本不知道它在問什麼
- 缺乏指導方法: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拆句、抓重點,修改答案也只能「憑直覺應付」
- 心理阻礙:家長不自信、不敢下手改;氣氛可能變得尷尬甚至帶壓力,反而影響親子共讀意願
解決閱讀痛點,我們這樣開始
我們發現,若想要解決孩子的閱讀卡點,不只是孩子的個人問題,更涉及教材設計、學習評量與家長支持的系統性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困境,我們設計了嚴謹的產品開發流程,以市場調查為基礎,並透過嚴格的品質把關,確保教材符合專業標準,同時聚焦於解決家長最在意的痛點,提供可量化的學習成效、減輕批改壓力,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更有依據與信心。因此,此產品不只輔助孩子學習,更能成為家長的教養後盾。

步驟一:深度市場調查
- 產品團隊在初期進行了深度市場調查,實際訪談了 6 位老師,其中包含國小班級老師和閱讀推廣老師。訪談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老師們在國小階段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習,以及他們如何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訪談,團隊也親自到校觀課並進行實地驗證,以確保產品設計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
- 產品團隊也針對 8 家同業的產品進行版本比較,這項比較的目的是為了在國小階段缺乏明確「閱讀課本」或「閱讀測驗」作為內容製作參考依據的情況下,協助團隊確立產品內容的製作方向。
步驟二:嚴格的品質把關
- 產品團隊邀請了 2 位專家實際到公司進行教育指導。這項專家意見的引入是產品團隊在嚴格把關品質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 產品的取材也參考了多項專家理論。例如,許健老師的閱讀專書,並深入研究了閱讀發展層次歷程。此外,產品的試題設計也融入了國際閱讀素養評量(PIRLS)的理解歷程,因為 PIRLS 的評量方式在國小教師間是共通語言,有助於確立產品內容的製作方向。這些專家理論和指導確保了產品內容的專業性與有效性。
- 請外部老師把關生字詞彙,並提供教育網站供老師檢核。這是因為國小階段(特別是四、五、六年級)學生的詞彙學習能力有所不同,為方便這些外部老師進行檢核,產品團隊會提供相關的教育網站。這些網站協助老師確認所選詞彙的適宜性。例如,來源中提到參考「國語推廣中心」的識字字頻分析,該資料會說明中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常用字的數量標準(中低年級國常用字至少1,800字,高年級一般國常用字至少2,700字)。透過這種方式,團隊確保產品內容的詞彙難度符合學生的學習階段,並且經過專業的檢驗。
- 產品團隊也會舉辦內部編輯讀書會,利用學校課本和PIRLS國際試題進行文本分析和題目編輯研究,以提升編輯對 PIRLS 的能力。
步驟三:如何透過課程設計解決家長痛點
- 量化學習成效:紙本作業無法追蹤學生在單篇文章上的閱讀速度、時間花費,也無法提供具體的數據來證明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閱讀速度變快或閱讀理解層次的發展。團隊進行實體以及網路問卷的訪談結果,受訪的家長表示,線上閱讀若能有有效的稽核機制,可以讓成效透明化。
- 自動化批改評量功能:評量和文章自動批改可以解決許多家長的困擾,尤其 AI 能減輕家長批改寫作的負擔。
- 追蹤每篇文章的閱讀時間和答題時間:紀錄閱讀速度的成效,這也是傳統紙本無法提供的功能,並且是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因為許多孩子閱讀速度慢或無法讀完文章。
國小閱讀養成:閱讀力的養成設計,從任務到習慣
國小閱讀養成課程設計的核心在於「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與思考力,真正落實「讀懂、讀廣、讀深」。我們先透過有趣的內容激發孩子興趣,再逐步教導閱讀策略,幫助孩子理解與運用;接著透過反覆練習建立閱讀習慣,讓學習成為日常的一部分;最後引導孩子進行結構化思考,完整打造可持續的閱讀素養,讓閱讀不只是課業工具,而是終身能力。家長也能透過產品即時掌握孩子的閱讀紀錄與分析報告,清楚追蹤學習歷程,與孩子一起看見具體的進步。
- 激發興趣:產品擁有活潑有趣的畫面、搭配科技的太空背景等設計,提供「故事、實事、生活、跨領域」等多元主題文章,並融入108課綱的19大議題。透過遊戲化的闖關挑戰及累積分數獲得成就的獎勵機制(例如星星、鑽石星、拼圖),讓孩子在閱讀中探索興趣,將學習轉化為動力,從而被激發學習動機。

- 教導策略:課程設計涵蓋PIRLS閱讀理解四層次(提取訊息、推論訊息、整合詮釋、比較評估),引導學生按學習脈絡循序漸進。例如,透過文章中藍色字體標示陌生詞彙並提供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字詞;透過結構圖表了解文章脈絡。編輯團隊亦參考專家理論(如閱讀發展層次歷程)並接受專家教育指導,同時有外部老師把關生字詞彙,確保內容的專業與品質。


- 鞏固習慣:本產品強調可量化的學習成效,能夠透明呈現學生學習狀況。家長可透過詳細的閱讀記錄、簡易成績單及完整閱讀分析報告,清楚掌握孩子在閱讀時間、答題表現(星星與鑽石星)及閱讀層次變化等數據,追蹤進步軌跡,並藉由補充影片與延伸閱讀提升親子互動。

- 結構思考:在「延伸思考」的開放式問答關卡中,AI批改功能會根據國中小寫作六級分標準給予評分,並提供建設性的評語與建議,輔助學生練習表達和組織高層次的思考。學習狀況分析報告中的閱讀層次分析則可具體顯示學生在整合詮釋、比較評估等PIRLS高階閱讀能力上的表現。


透過上述策略,「國小閱讀素養產品」讓孩子從「會念(字詞)」、「能理解(文意與結構)」進階到「會思考(整合詮釋)」、會整理(比較評估),最終建立PIRLS核心閱讀素養與終身學習習慣。
不只是設計一門課,而是陪孩子成長的方式
閱讀素養的養成,需要長期、系統性的陪伴與引導。我們深知家長與孩子在這條路上會遇到許多困境,因此打造了專屬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課程,幫助孩子在樂趣與成效中找到閱讀的力量。
當閱讀不再只是課業要求,而是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起點,他們就能真正打開眼界、提升思維,為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建立堅實的基礎。就讓「翰林雲端學院」陪孩子踏上這段閱讀素養的成長旅程吧!
馬上了解 翰林雲端學院的國小閱讀素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