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時代的國中生家長指南:三大重點陪孩子迎戰會考 - 翰林雲端學院

108課綱時代的國中生家長指南:三大重點陪孩子迎戰會考

34 瀏覽
目錄
108課綱時代的國中生

108課綱對國中孩子而言,不僅意味著課程內容的調整,更直接牽動到會考準備與升學方向。家長最常擔心的問題包括:數學課開放使用計算機,是否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工具?新增的科技領域,會不會讓數理較弱的孩子倍感壓力?跨科題型比例提升,該如何有效協助孩子應對?再加上作文、英聽口試等在升學中的比重逐漸增加,語文表達與綜合素養更成為關鍵能力。教育部也針對108課綱辦理多場家長與教師說明會,公開釋疑文件與問答集,協助家長了解新課綱精神與重點 🔗 資料來源

為此,翰林雲端學院整理出國中家長最關注的三大面向──「課程影響」、「升學影響」與「學習發展」,逐一解析108課綱帶來的變化,並提供具體策略與建議,協助家長在新課綱下,安心陪伴孩子迎向挑戰、發揮優勢。

一、108課綱對於舊課綱的課程影響

根據教育部官方資料指出,108課綱歷經多年準備,自107學年度起全面實施,教育部已投入超過450億元經費於師資培訓與課程試辦,以確保課綱落地。🔗 資料來源

108課綱的推動,讓國中課程的設計出現明顯轉變。過去偏重知識記憶與計算能力,現在則更強調「素養導向」「實作應用」,希望孩子能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連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改變,讓課程更貼近實務,但對學生與家長而言,也帶來不少挑戰。數學課開放計算機,課程重點因此從單純演算,轉向理解概念與解題策略;科技領域正式列入必修,孩子需要具備基礎的數位素養與程式邏輯;自然科學的學習則更加注重實驗探究,比例提升,要求學生動手驗證與思考。這些轉變不僅影響孩子日常學習方式,也可能加深城鄉之間的落差。

1. 數學課開放計算機:方便還是偷懶?

數學課引入計算機,讓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因此少了演算練習。然而,新課綱的重點並不是「省略計算」,而是將焦點轉移到「理解概念」與「解題策略」;在面對題目時,仍需具備基本運算能力,否則即使有計算機,也無法正確判斷步驟或解釋過程。對孩子來說,計算機是一種輔助工具,而非取代學習的捷徑。透過紮實的基礎練習,再善用工具提升效率,這樣反而能幫助孩子把時間留給更高層次的思考。

2. 新增科技領域:孩子數理弱勢怎麼辦?

108課綱新增的「科技領域」課程,涵蓋程式設計、資訊應用與實作探究,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數位素養與邏輯能力。對數理基礎較弱的孩子來說,剛開始可能會感到吃力,但科技課程強調的是「實作」與「應用」,並非一味考驗公式與演算。孩子可以透過團隊合作,逐步累積自信心與解題經驗,並善用線上資源補足基礎,就能幫助孩子將挑戰轉化為培養新能力的機會。

學習課程 舊課綱(九年一貫) 新課綱(108課綱)
數學課 強調手算與計算過程 開放使用計算機,重點放在概念理解、應用與解題策略
科技領域 無獨立課程,僅在自然或資訊課中零散帶入 正式設為必修,涵蓋程式設計、資訊應用、專題實作
實驗比例 著重課本知識,實驗堂數較少 增加探究與實作比例,鼓勵學生設計實驗、跨科應用

3. 跨科素養題:怎麼準備才有效?

跨科學習逐漸成為重要方向,許多學校會透過專題探究、跨科任務或情境題,引導學生將數學、自然、社會等知識結合起來,並從不同角度分析與判斷。例如,以「能源與環境」為主題,孩子需要運用自然科的原理理解現象,參考社會科的政策討論,再透過數學進行數據分析。這樣的設計並非增加負擔,而是幫助學生在多元科目間建立連結,培養整合思維與彈性。但對習慣單科訓練的孩子而言,初期或許會感到吃力。家長若能鼓勵孩子透過跨科閱讀或分享日常所學,逐步累積「整合思維」,孩子就能更快適應跨科挑戰。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sitting and reading books on the stairs.

陪孩子練習跨科思考的 3 個方法

  • 跨科閱讀:鼓勵孩子看不同主題的文章或新聞,例如環保議題,就能同時觸及自然、社會與數據分析。
  • 日常討論:利用生活情境提問,例如「塑膠減量」可以從材質原理、政策推廣、社會影響三個面向來思考。
  • 成果分享:讓孩子用口頭或簡單簡報的方式,分享在學校的跨科任務,過程中不僅是複述,更是把跨科知識轉化為表達能力。

4. 城鄉教育落差:資源不均的隱憂

根據聯合報《108課綱三年困境》調查,超過七成學校表示在升學壓力下難以完全落實新課綱理念,部分偏鄉學校更因資源不足難以推動探究式學習。🔗 聯合報

108課綱雖然希望透過素養導向縮短孩子與生活的距離,但在實際落實上,城鄉差距卻可能被放大。像是都市學生較容易接觸到程式設計課程或多元實驗設備,而偏鄉孩子可能因師資與資源有限,難以獲得同樣的學習機會。讓家長擔憂,孩子會不會因此在會考或升學競爭中吃虧。

面對這樣的挑戰,學校與家長之間若能透過積極溝通、形成支持網絡,並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尋求社區資源或課後輔導的協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環境差距,也能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二、108課綱對於升學的影響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教育與技能統計報告》指出,課綱改革後學生升學策略明顯轉向多元表現與閱讀表達能力,而非單一科目成績。🔗 教育與技能統計報告 PDF

108課綱對國中孩子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升學準備方式的轉變。過去的會考題型以單一知識與計算為主,如今則更強調「素養導向」與「跨領域應用」,要求學生不僅要記住知識,還得能靈活運用在不同情境,並展現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這樣的改變意味著會考不再是「死背」或「題海戰術」就能解決的考試,而是需要更全面的能力養成。除了跨科素養題愈來愈多,作文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提升,英聽與口試也成為升學的關鍵環節,倘若孩子缺乏綜合能力,升學選擇可能因此受限。

1. 會考題型轉變:素養題與跨領域為重

會考題型逐漸走向素養導向,重視學生能否將知識靈活運用在不同情境。題目往往結合生活案例,例如數學題不只是單純計算,還可能要求分析生活數據;社會題則需要學生綜合不同時期的資料來判斷。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考察「理解與應用」的能力,而非死記硬背。隨著素養題型比重逐年提升,傳統的題海戰術已不再有效,家長更需要協助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增加跨領域的閱讀與討論,才能逐步培養靈活思考的能力。

升學面向舊課綱(九年一貫)新課綱(108課綱)
會考題型偏重知識記憶與計算能力強調跨領域應用與情境解決問題
閱讀素養短文或單一文本題篇幅長、需比較與整合跨科資訊
作文評量以單一題目、文體為主結合時事與生活議題,重視觀點表達
英聽口試無強制項目增加比重,高中入學部分採計口說表現

2. 閱讀素養成為關鍵能力

在新課綱下,閱讀素養成為所有科目的關鍵。長篇題幹與多重情境的題型設計,要求學生能快速抓重點、理解脈絡,才能進一步分析與解題。若閱讀速度或理解力不足,孩子容易在考場上花太多時間理解題目,影響作答表現。家長可引導孩子養成每日閱讀習慣,接觸不同主題的文章,例如閱讀時事文章、圖表解說或科學小品,當孩子熟悉不同文本的語言模式,就能在會考中更快抓住題目重點。

3. 作文與英聽口試:升學競爭的隱藏關鍵

作文與英聽口試在升學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成為孩子能否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作文不再只是文筆流暢,而是更重視生活經驗與觀點表達,孩子需要具備組織思路與寫作能力;英聽口試則考驗理解與即時反應,僅靠背單字或片語已不足夠。家長可以從日常培養孩子「說與寫」的能力,例如引導孩子用日記記錄生活、練習口頭描述經驗,或利用影音資源增加英聽接觸,持續培養,才能在升學關鍵科目中站穩腳步。

三、108課綱對於國中學習發展

108課綱不僅影響課程與升學方向,也重新塑造孩子的學習方式與成長過程。對國中生而言,這個階段不只是「應付考試」,更是培養思考力、表達力與自我探索的關鍵時期。許多家長可能發現,課綱改變後,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識灌輸,而是能在多元情境下提出想法,並逐步找到自己的優勢與興趣。

Group of Asian college student using tablet and mobile phone outside classroom. Happiness and Education learning concept. Back to school concept. Teen and people theme. Outdoors and Technology theme.

然而,轉換的過程中常伴隨壓力,甚至面對升學選擇,孩子也可能感到焦慮。這時家長的角色不再只是「監督」,而更需要成為引導與支持的夥伴。透過引導孩子練習表達、肯定每一次嘗試,以及在壓力下給予適度陪伴,都能幫助孩子在新課綱的環境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1. 引導孩子練習表達與優勢探索

在108課綱下,「表達能力」與「自我探索」變得更加重要。無論是口語報告、專題討論,還是未來的會考作文與升學面試,都需要孩子能清楚表達觀點並展現特色。家長在陪伴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元的溝通方式,例如口頭對話、簡短寫作、圖像呈現等,幫助孩子依照情境找到最適合的表達管道。同時,也能透過情境脈絡化的學習,像是在日常生活、新聞時事或家庭討論中引導孩子說出觀點,過程中不必要求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孩子「說清楚、想完整」。長期累積下來,孩子不僅能養成自信的表達力,也能逐漸認識自身的興趣與優勢,為未來的升學與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表達力培養

  • 情境:孩子常回答「我不會」
  • 做法:引導孩子補充原因,例如「因為題目意思我看不懂」或「因為我忘了公式」
  • 收穫:學會清楚表達思路,未來在作文、報告或口試更有條理

優勢探索

  • 情境:孩子喜歡畫畫 / 運動 / 玩遊戲
  • 做法:將興趣與學習、生活結合
    • 喜歡畫畫 → 科展海報、作品集
    • 喜歡運動 → 團隊合作、毅力故事
    • 喜歡遊戲 → 規劃力、邏輯思維
  • 收穫:將日常喜好轉化為「升學」可用的亮點
A person draws with paints with a brush, close-up.

2. 孩子的壓力與心理調適

新課綱的挑戰與升學選擇,容易使孩子感到焦慮,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這時候若家長一味催促或比較,只會加重孩子的壓力。更好的做法是陪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調適方式。例如,建立固定的運動或休閒時間,讓孩子在緊湊學習中仍能放鬆;或是安排親子對話時刻,讓孩子有機會傾訴心情。當家長以信任和支持取代過度擔憂,孩子會更有信心去面對新課綱帶來的挑戰,也能逐步養成穩定面對壓力的能力。

四、家長常見Q&A

Q1.會不會增加新的會考必考科目?

A: 目前沒有新增,但作文、英聽與口語表達比重提高。建議孩子提早練習「說與寫」,才能避免在升學時吃虧。

Q2.國中就要準備學習歷程嗎?

A: 不用太複雜,只需將參加過的活動、比賽或作品,簡單記錄下來,未來升學時就能當作佐證。

Q3.孩子壓力很大怎麼辦?

A: 可以從「小目標」開始,像是先完成一篇作文或一份檢測題。先降低焦慮,再逐步提升學習動力。

Q4.素養題需要補習才能準備嗎?

A: 補習只是輔助,關鍵在於日常閱讀與跨科練習。像是閱讀新聞、科學文章,都能幫助孩子提升素養題應對力。

Q5.英聽與口試該怎麼準備?

A: 建議孩子從日常生活開始練習「聽與說」,例如聽英文歌曲、簡單口語對話,並逐步加強,長期累積會比死背單字更有效。

五、陪孩子安心迎戰會考:翰林雲端學院 幫你找方向

新課綱確實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為孩子創造了新的機會。家長的角色不再只是監督,而是陪伴孩子在變動中找到節奏,並給予適合的工具與資源。翰林雲端提供會考總複習能力檢測,幫助孩子更有方向地檢視學習狀況。

  • ✅ 免費檢測:模擬會考題型,5 科程度一次掌握
  • ✅ 對應命題方向:模考前就能抓到關鍵重點
  • ✅ 專屬檢測報告+知識點分析:清楚知道孩子的強項與弱點,學習策略更聚焦

讓孩子不再盲目讀書,而是有策略、有信心地迎向會考

會考涵蓋多個科目,每一科都對孩子的升學表現具有關鍵影響。像歷史科,除了要記憶事件與年代,還需要理解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因果關係,才能在考場上靈活運用知識。

翰林雲端的歷史總複習課程,幫助考生高效回顧重點內容。課程中,老師不僅解析歷屆題型趨勢,並提供專業的答題策略與作答技巧,讓考生能夠精準掌握核心知識並靈活應用。
課程時間彈性,可依孩子的學習節奏進行重播複習,搭配派卷練習強化理解與記憶。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適切陪伴,結合專業課程資源,能有效幫助孩子在108課綱下建立自信與應試能力,穩健面對會考新挑戰。

參考資料(References)

 

訂閱翰林雲端促銷活動電子報

您可以從電子郵件中得到我們最新的消息與資訊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