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素養怎麼培養?破解4大閱讀障礙+6大陪讀策略一次掌握

11 瀏覽
目錄
孩子閱讀測驗考卷的困惑表情

小學生明明準備充分卻因閱讀障礙失分?本篇文章解析4大閱讀卡關情境,並提供2階段6方法的閱讀素養培養策略,幫助孩子重拾學習信心。

為什麼小學生明明會寫會背,卻考不好?

不是粗心,也不是不用功:閱讀素養才是真正關鍵

✔️ 數學公式背得滾瓜爛熟、計算也沒錯
✔️ 國語生字全對、圈詞也沒問題
❌ 但一遇到考卷題目就看不懂
❌ 閱讀測驗看不懂故事涵義因此失分

明明都有努力準備,卻在真正的考試時失分,不只成績受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也跟著一起下滑。很多爸媽會以為孩子「不用功」或「考試太粗心」,但其實真正的關鍵,常常出在——閱讀素養


小學生常見的4種閱讀障礙情境

1 | 看不懂考卷題目:面對長句或是圖文混合,缺乏拆解跟統整理解能力→培養文章解讀能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平常作業完成得不錯,但一拿到考卷,尤其是國語、自然、社會這類需要閱讀理解的題目,看完了就開始愣住。「這題答案要選哪一個?」是他們內心的真實寫照。而是面對長句、多層次問題、甚至圖文混合題時,缺乏拆解與理解資訊的能力。他們常常跳過關鍵字眼,或不知道如何從上下文中找出線索,導致明明會的內容,卻寫不出正確答案。

2|作文寫不出來:腦中有畫面,卻不知道怎麼寫出來→轉換想法成為段落

「我不知道要寫什麼……」這句話,是很多孩子面對作文題目時的第一反應。其實孩子腦海中是有想法的,有故事、有經驗、有感受,只是欠缺一套將想法轉化為條理分明文字的能力。常見情況是:前面寫兩三句,後面就卡關;或者整篇都在寫流水帳,沒有重點、沒有起承轉合,寫完自己也不知道寫了什麼。

3|閱讀興趣低落:書本變成壓力→需要找到有興趣的內容

有些孩子一聽到「閱讀」,臉馬上垮下來。「不喜歡」、「字太多了」、「我想看影片」……成了家長最常聽到的回應這不只是注意力的問題,而是他從來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如果每次閱讀都被要求「讀完要寫心得」、「回答問題」、「考試要用到」,那書本自然變成一種壓力而不是陪伴。孩子需要的是由淺入深、有共鳴、有趣味的閱讀素材,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長期的閱讀習慣。

4|理解力不足:讀完一篇文章,卻說不出重點是什麼→培養主動整理跟思考的能力

「你剛剛讀的那一段在講什麼?」這個問題常常讓孩子面露難色。理解力不足,不代表孩子沒有讀,而是他們在讀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整理與思考的習慣。很多孩子是「看過就算」,沒有刻意訓練自己去抓大意、找重點、推測作者意圖,導致學科學習越來越吃力。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調查指出,小學低年級階段閱讀理解能力的落後,會直接影響到中高年級的整體學業表現與自信心。


解決之道:2階段6策略,打造閱讀力從小扎根

閱讀能力能夠透過日常的家庭陪伴慢慢建立。我整理出「兩階段的閱讀素養陪伴策略」,讓爸媽依照年級與孩子的狀態,採取對應的方式,一步步幫助孩子從「喜歡讀」、「讀得懂」、「能拆解整合」走向「寫得出」。

第一階段:打好基礎,建立閱讀興趣(中低年級適用)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對閱讀「不排斥、願意開始」,從喜歡開始,才有可能走得長遠。

方法一:親子共讀,讓書變成你們的共同語言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或橋樑書,一起唸、一邊看圖討論,不用在意念得多流暢,重點是讓閱讀變成日常中的溫暖陪伴。這些簡單的對話,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與思考。

➡︎ EX:「你覺得這一頁最好笑的是哪裡?為什麼?」
➡︎ EX:「如果你是書裡的主角,你會怎麼做?」

方法二:分段朗讀+重複閱讀,強化語感與理解

一次不用太多,一天5分鐘也好,讓孩子朗讀一段他感興趣的故事,隔幾天再重讀一次。朗讀能幫助提升語感、辨識字詞,也培養孩子在面對長題時不容易被句子「嚇到」。

鍾明興(2012)在其碩士論文中探討了重複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重複閱讀對於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正向成效。

方法三:閱讀對話,從「說得出」開始

讀完故事後,不強求寫心得,而是問孩子:「你最喜歡哪一段?」「覺得主角做得對嗎?」透過簡單對話練習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會為未來的寫作奠定基礎。

對話式閱讀強調在親子共讀過程中,透過提問與討論,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陳佩勤、張麗君與陳沛緹(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對話式閱讀法能增進親子間的閱讀關係,並幫助幼兒擴充閱讀內容,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階段:深化理解與寫作連結(中高年級適用)

當孩子已具備基本閱讀能力後,下一步是建立深度理解與表達力,也就是我們在考試、寫作文時真正需要的素養。

方法四:仿寫練習,建立「我也可以寫」的信心

選擇一段清楚易懂的小文章或繪本段落,請孩子試著模仿作者的句型與結構寫一段類似的內容。這不只是寫作,更是在學習如何「組織」自己的想法。

➡︎ EX:「你也寫一段『某天在公園發生的事』,可以照這篇的開頭方式來試試看」

陳美玲(2019)《模仿寫作對國小學生寫作能力之影響》指出,透過模仿寫作,學生能夠掌握文本的語言特徵與結構,進而提升其寫作表現。

方法五:跨文本閱讀任務,練習比較與整合

可以從不同主題的文章、繪本、甚至影片開始,讀完之後請孩子思考:「這兩篇有什麼不同?哪一個你比較喜歡?」這樣的任務能培養孩子跨題材思考與整合訊息的能力,對自然與社會考卷中常見的資訊整合題特別有幫助。

方法六:批判提問訓練,培養思辨與表達力

閱讀後引導孩子問出「為什麼這樣寫?」、「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這類問題,能幫助他們建立邏輯、組織觀點,也讓寫作更有深度。這同時也是國語作文常考的「統整觀點」、「看圖說話補充觀點」能力訓練。

教育研究顯示,當家庭閱讀活動與學校策略同步時,孩子在閱讀理解與寫作表現上的進步更為顯著(陳美玲,2019)。尤其在國小階段,透過分齡設計的家庭陪讀活動,能有效強化語言處理能力與思辨表達能力。根據《親職教育期刊》的實徵資料指出:親子共讀頻率與孩子的閱讀成就呈正相關,每週閱讀3次以上的家庭,其孩子在語文科平均成績高出同齡10–15%。


如何在日常中自然融入閱讀素養訓練?

建立固定的閱讀時間與環境

創造一個固定的「閱讀時段」,如每天晚飯後或睡前10分鐘。搭配溫暖安靜的環境,讓閱讀成為生活中愉快的習慣。這段時間不需要太長,關鍵是穩定、愉快、不被打擾。可以關掉電視、收起手機,換上柔和燈光,準備一張小毯子或靠墊,為孩子打造一個專屬的「閱讀角」。

選擇有共鳴又有趣的書籍作為起點

從孩子有興趣的題材切入,例如:動物故事、冒險小說、魔法繪本等。讓他們覺得「閱讀是好玩的」,才有動機主動去接觸。選書時,可以從動物故事、冒險小說、魔法繪本、或搞笑漫畫等題材開始,讓孩子感受到:書裡有他喜歡的世界、熟悉的角色,甚至是未曾想像的刺激與新奇。這種「我想知道接下來會怎樣」的好奇心,就是最天然的閱讀動力。


小學生閱讀素養培養常見Q&A

Q1:孩子不愛閱讀,怎麼辦?

廣泛閱讀,從他感興趣的主題或角色出發,如果他比較喜歡動物,就挑選有動物主角的故事書,降低門檻、提升動機。

Q2:閱讀素養和作文能力有直接關聯嗎?

有的。理解力提升後,孩子更容易組織語句、統整觀點,是寫出好作文的前提。

Q3:孩子閱讀速度慢,需要訓練快讀嗎?

不必強調速度。理解才是關鍵,慢讀能幫助孩子釐清意思、建立結構感。

Q4:能不能用影片或漫畫代替閱讀?

可以作為補充媒材,但還是要回到文字文本,因為學校考試主要依賴文字理解。

Q5:什麼時候該讓孩子練習寫作?

當孩子能口語表達清楚時,就可以開始逐步寫作練習,從造句、小段落開始即可。

Q6:是否需要額外補習提升閱讀素養?

視孩子狀況而定。若家長時間有限,善用補習資源是可行的,或是購買線上課程,不受制時間空間的限制,以精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文章加上評量,能夠馬上檢核理解程度並給予支持改進。


結語

閱讀力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需要陪伴、訓練與累積。家長不需要變成語文老師,只要每天撥出一點時間,與孩子共讀、對話與思考,就能讓閱讀從家庭中自然扎根。

記住,閱讀素養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孩子理解世界、溝通想法、培養思辨的基礎能力。現在就從今天晚上一起翻開一本書開始,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讓文字成為他未來最堅實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徐貴香(2019)。《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1國立高雄醫學大學+1
  2. 陳茹玲、宋曜廷、蘇宜芬(2017)。《精緻化推論教學課程對國小弱勢低年級學童策略運用、閱讀理解與故事重述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8(2),1–25。Facebook+1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
  3. 陳茹玲(2021)。《數位教科書設計示例—國語文教學素材之研發建構(2/2)》。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AER-2019-029-C-1-1-B3-03)。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4. 陳沛緹(2011)。對話式親子閱讀對幼兒詞彙理解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5. 鍾明興(2012)。重複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6. 陳佩勤、張麗君、陳沛緹(2014)。對話式閱讀法在親子共讀中的應用與成效。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8(2),1-25。
  7. 陳美玲(2019)。模仿寫作對國小學生寫作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陳美玲(2019)。家庭與學校策略同步對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與寫作表現之影響。《親職教育期刊》,12(3),45–60。

延伸閱讀:2階段培養閱讀素養:如何提升國小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借鏡美國研究經驗

 

訂閱翰林雲端促銷活動電子報

您可以從電子郵件中得到我們最新的消息與資訊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