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後談成績?3個不傷感情的對話技巧

0 瀏覽
目錄

大考後談成績!為什麼「成績」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面刃?考後的成績,不只是分數,它承載了孩子對自我的期待、父母的目光,甚至與同儕的比較壓力。當我們急著問出「你考幾分?」時,孩子可能只聽見:「你值不值得被愛?」這就是為什麼,成績的對話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信與親子關係

3個考後對話技巧,讓大考後談成績不再是親子距離

1️⃣ 用「感受」開場,而不是「結果」

  • ✅ 說:「考完了應該很累吧?公佈成績前要不要再出去走走?」
  • ❌ 別說:「你成績查了嗎?」

用感受開場能先釋放孩子的壓力,讓他知道自己被看見的,不只是分數,而是整段努力。人生的努力值得被看見,而不是只有「結果才算數」。

2️⃣ 替成績「去標籤」,強調努力而非名次

  • ✅ 說:「不管分數怎樣,我都知道你很認真準備。」
  • ❌ 別說:「我同事的小孩都90分以上,你呢?」

分數只是結果,它無法完整反映一個孩子的努力、思考過程、甚至當天的心理狀態。考得高,不代表真正學會了;而考得不理想,也不等於能力不足。舉例來說:

  • 有些孩子臨時抱佛腳,靠猜題拿到高分,卻沒真的理解內容
  • 有些孩子明明努力準備了,卻因緊張失誤而考不好

如果我們只獎勵「高分」,孩子很可能學會的是取巧與比較;
但如果我們也肯定「做得好」,他學會的是誠實面對自己、建立內在動機、並追求長遠的進步。

3️⃣ 給予選擇權,建立尊重的溝通

  • ✅ 說:「如果你願意分享考試過程,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 ❌ 別說:「你覺得考得如何?都會寫嗎?有沒有把握?」

當孩子剛經歷大考、壓力尚未釋放,父母若一上來就緊追不捨地問:「考卷寫得如何?答題順利嗎?題目都會嗎?」不僅無法了解真相,反而會讓孩子關起心門,甚至懷疑:「我說了又怎樣?你只是想罵我」。真正的傾聽,其實始於給予選擇,讓孩子有說或不說的選擇,能讓他重新感受到主體性,也更願意開放心扉。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開口」、也可以「選擇沉默而不被責怪」,他便更有可能在下一刻自願敞開心扉,因為他知道,那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非他人的壓力。

延伸:考壞了怎麼安慰孩子?3句建議

①「這只是人生中的一場考試,不是全部。」

提醒孩子:一次成績不代表永遠,人生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嘗試與成長。

②「你已經努力了,這就是我最驕傲的地方。」

肯定過程,能幫助孩子釋懷失落,重拾價值感。

③「有你這樣的孩子,我很幸福。」

讓孩子明白:他的存在,勝過他的表現。

結語

大考結束後,父母的一句話,往往比分數本身更影響孩子對自我的看法。

孩子不是不知道分數的重要,也不是不在意結果,而是他更在意的是:你怎麼看他
他在乎的,從來不只是「我考得好不好」,而是「如果我考不好,你還會愛我嗎?」

這正是考後的關鍵時刻 ——
你說出口的第一句話,可能會在他心中留下「我是值得的」或「我是失敗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與其急著問:「幾分?上得了哪間?」
不如先停下來,練習傾聽他的呼吸是否放鬆了、眼神是否還在緊繃。

與其責備他錯過了幾題,
不如尊重他現在可能還沒準備好談這一切,也許他還在消化情緒。

與其在分數面前變得嚴厲、冷淡、失望,
不如鼓勵他這段努力的自己:那個不想放棄、硬撐到最後一科的自己。

這樣做的意義,不只在於一場考試,而是在建立一個訊息:
「你的價值不是被分數決定的,你被愛,不是因為表現優秀,而是因為你是你。」

讓孩子知道:你看重的,不只是結果,而是一起走過這段歷程的他。

這樣的陪伴,才真正讓「分數」從一場壓力測驗,變成一次彼此信任的證明。

 翰林雲端免費高中銜接先修課程

訂閱翰林雲端促銷活動電子報

您可以從電子郵件中得到我們最新的消息與資訊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推薦課程